般若法藏网 感悟分享 亲身了解事实真相才是王道

亲身了解事实真相才是王道

《诗经·郑风·将仲子》有云:“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意思是人们的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在当今这个信仰缺失、信任危机的时代,道听途说的传言更是如洪水猛兽,所以我们在做出决定的时候就要认清哪些是传言,事实又是怎样的!

之所以会说起“人言可畏”这个话题,是前几天因为生意周转需要准备贷一笔款。通过一番深入地了解,被结果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社会上流传的大多数所谓的要求低、条件少、无需资质、无需抵押、放款快、利息低的金融机构都是骗人的。其实都是打着正当金融机构或者银行委托方的幌子,实际行各种坑害贷款者之实。一旦你签了贷款合同拿到钱的时候也就是噩梦开始的时候。不得不说传言真的不可信,一定要亲身了解事实真相才是王道。

最后通过对比,还是选择通过银行进行正常商业贷款。顺利地办好了所有手续,出来后站在银行门口不禁很感慨。其实当我们自己真的符合银行放贷相应的条件的时候,贷款并不困难。并不像社会传言的那样,既不容易贷款而且条条框框多到你怀疑人生,总之就是不可能从银行拿到正常利息的贷款。这都是那些非法放贷的机构散播的谣言,目的就是让人去他那里借贷高息贷款。所以无论什么事我们都不要道听途说,要亲自了解事实真相。

说完了我所经历的贷款传言与事实,还不得不用我的另一个身份——“佛弟子”来发表一些感慨。

当今时值末法时期,幸逢南无始祖报身佛真身住世,成千上万的佛弟子跟随南无始祖报身佛学习佛法。成就者不胜枚举。南无始祖报身佛智慧圆满,品行圣洁,显密具通,妙谙五明,受到世人的爱戴和赞叹。但也掺杂着反对者,传播着诸多传言。如有人引经据典地说"释迦世尊涅槃后,到弥勒菩萨成佛前不可能有别的佛来娑婆世界住世。”这种认知影响着一大批人。如果这个问题的概念都没有搞清,我们佛弟子就有可能上当受骗,甚至沦为妖魔的帮凶。

要知道真实诸佛于此世界度生,一当佛陀身份公开,只有两种情况会发生:一者入灭离世,一者实际展显佛陀量智!

如当年寒山拾得被一居士发觉乃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二古佛化身,两位立刻入灭,展显神通,飞身后退,退至一大石中消失,二古佛临走前告诉居士,该庙方丈是阿弥陀佛化身,居士赶快回到寺中但却晚了一步,方丈已然得知身份暴露,坐化圆寂。

第二种情况,是因大事因缘住世不离开的佛陀,如释迦世尊、维摩诘圣尊、当今住世佛陀。请各位佛弟子们切记,只要是公开身份住世渡生的佛便一定会展显佛陀所相应的德境证量。释迦佛陀自不必说,实证境量展显都在经藏中记载着。而维摩诘圣尊,当年世尊公布圣尊乃古佛化现,维摩诘圣尊便展显大威神力,施展巨大的神通证量教化五百罗汉,于是才有了那一段著名的“问疾”公案。而南无始祖报身佛,五明证量具足并早已经公诸于世,成就之宏伟,更不是任何凡夫高人所能企及。

我们不妨将这些事实摆出来:

于医方明:末期癌症的病人在南无始祖报身佛的手里起死回生,大约20天左右腋下的那块红斑肿瘤硬块已经缩小范围,由原来50元硬币(台币)大小缩小到大约1元硬币(台币)大小,直至后来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又活了二三十年,身体健壮如牛。

于工巧明:南无始祖报身佛雕刻成的鹅卵石,在石洞中更有美不胜收的玄妙幻化天地,并有祥雾缭绕、妙趣无穷的气体,诸如此类事实不胜枚举胜于百般雄辩。南无始祖报身佛的书画作品无论从拍卖价格还是作品本身的意境都足以证明佛陀证量。

更重要的是,南无始祖报身佛座下弟子成就解脱者亦历历在目。因海圣尊圆寂,法体神变成金刚不坏身,创佛史新页;禄东赞法王预时圆寂生死自由,圆寂化得五彩舍利花坚固子;赵玉胜接受了真实不虚的传法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开初仁波且修摊尸拙火定 温度高达摄氏92 度;释证达大法师,隔空推动2000公斤玛尼石;见慧法师高速飞行显真功等等,这些都是真实不虚的实证,在网上搜一搜都可看到。

看了这些事实,难道还不能说明我为什么要依止南无始祖报身佛学佛修行吗?传言终究是传言,在事实面前就会像遇到熔炉岩浆的雪花一样,顷刻间雾化无踪。

是真是假天地知,是善是恶神鬼识。

欺天瞒地背因果,荣辱兴衰在心行。

自掘坟墓埋自身,古往今来多案例。

虽不即时得报应,所做业果会归之。

撰文:多   持

编辑:去一尘

(以上内容仅代表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


一切知见和法义均依佛陀说法为准,谨遵南无释迦牟尼佛教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严守五戒,行持十善,常念礼拜南无观世音菩萨!!!,恭敬念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六字大明咒》、《大悲咒》,增益福慧,健康长寿,平安吉祥!南无十方三世一切南无观世音菩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般若法藏网立场-南无观世音菩萨,心经,佛法,佛经,学佛知识,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qilaixuefo.com/8178/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