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间的差距在哪里

从无始以来的轮回到成就的果中,连片刻的醒悟,都是在累劫之中依佛所教,真修实践利他之行积蓄而来的。

三界无着处,致使阿师嫌。

当时参加斋会的有一千多人亲眼见到了大士的圣迹,聆听大士警示的偈语,都感动而悲泣着,向空中顶礼说:“大圣!但愿垂示真正的平等法门,也好让我们一心奉行!”

要完整理解佛陀说法

同样是佛陀说的教法,因为闻法者用心程度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产生偏差。所以,我们要用心去体会佛陀的每一句教法,完整理解并且深度领悟。

你认真修学正确的法义时,哪有无用之功

在你认真诵读它的时候,从内心到外表都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

韦驮菩萨十大誓愿

韦驮菩萨是佛教护法,在贤劫之中,韦驮菩萨发下十大誓愿,护持学佛修道之人。我愿于尔时修菩萨道,修诸苦行、持戒、布施、多闻、精进、忍辱、爱语、福德、智慧、种种助道悉令具足。

前后反差的独角牛

主人一次是宣扬独角牛的缺陷,一次是赞叹它的长处,比赛结果迥然不同。独角牛能因主人的赞美而奋发,更何况是身处社会漩涡中的人呢?

优波笈多尊者教化贪吃的比丘

南无释迦牟尼佛涅槃以后,优波笈多尊者继承了佛陀教化的事业,继续在摩陀罗国的那哆婆哆寺弘扬佛法,度化众人。

一代译经大师——鸠摩罗什

世人熟知玄奘法师西天取经,而鸠摩罗什比之早200年。鸠摩罗什翻译的佛教经典流芳百世,对中国佛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所景仰。

贫妇虔诚扫精舍终证得道果

贫妇身贫心不贫,虔诚清扫精舍,以清净的环境供养僧众安心办道,立即成就七宝宫殿的果报,说明以清净心、护持心、赞叹心供养三宝福田,因缘殊胜。

道高龙虎敬,德重鬼神钦_弘一大师的节俭惜福

古德说:“道高龙虎敬,德重鬼神钦。”这是真实不虚的。老和尚们不但时常上堂为大众师父们讲开示,更在种种生活细节中以实际行动来以身作则,教育大众。看到上面的大德节俭惜福的故事,让我们感到惭愧万分。所以说高僧大德善知识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我们后人的榜样啊!

随缘

随时,随遇, 随缘,随喜

为什么他声音虽好,相貌却丑陋

佛陀就叫这位弟子出来,想不到一见面以后,波斯匿王却非常失望。为什么呢?原来这位出家人的声音虽然好听,但是他的容貌却不庄严。波斯匿王感到疑惑,于是就请示佛陀。

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人的所作所为,如‘影之随身,响之应声’,有因必有果,因果不昧呀!

看似小小的因,却能结出很大的果

俗语云:“环抱之木,发于毫芒”,一棵众人环抱的大树,它的种子却是非常小的。这个公案告诉我们:即使是很微小的善业,也能感发极大的乐果;而很微小的恶业,也能感发极大的苦果。

别人言语的奴隶

我已经不再被别人的嘴巴所控制,我已经不再是别人情绪和言语的奴隶,因为我会根据自己的意志与认知来做事,而不是跟随别人的情绪来做反应。如果有人要怎么说,怎么做,那是他的选择。你是自己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受观音菩萨等点化,玄奘法师的到来让戒贤论师热泪盈眶

受观音菩萨等点化,正法藏再一次顶礼,感激三位菩萨指点迷津,并且允诺收徒传法,说完抬头,三位圣者已经不见。因此玄奘法师的到来让戒贤论师热泪盈眶。

逆风的香

佛陀和蔼地说:“阿难,修行的人不只要闻花园的花香,也要在自己的内心开花——有德行的香。这样,不管他居住在城市或山林,所有的人都会闻到他的花香!”

惊慌恐怖之际,一句“南无佛”种因缘

我们今生拥有人身、得遇佛法,都是因往昔善根,种下了学佛的法缘种子,于此生得以成熟的结果。过去世因一句佛号就种下出家修行因的老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所以我们更要把握学佛修行的因缘,早日自觉觉他。

贪心的她竟无法拒绝

众生在自己一无所有之时,就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去寻求,而且贪得无厌,多多益善,心不知足,惟图多求,甚至不择手段,造出种种恶业。一旦拥有名利等时,又惶惶不安,唯恐失去。而布施能使人远离这种种贪心。

惜取愿心,践行可贵

很多人都知道要修行,也知道要发大心、立大愿;发心立愿很简单,但要恒持道心却不容易。世事无常,今日虽平安,明日却难料,如果发下好愿却动辄心生退转,把有限的光阴浪费在犹豫不决上,实在太可惜了!

他为何要背偷窃之名

比说清楚更重要的是:能承担;能行动;能化解;能扭转;能改变;能想自己,更能想別人,顾全大局。这不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大智慧。

鬼神不是真正可以依靠的对象

所谓“敬鬼神而远之”,鬼神不是真正可以依靠的对象,解除不了愚痴烦恼。拜神不如礼贤,能够访求到具德的善知识,进而学习到真正的佛法,这才是真正可以依止而获得真实利益的途径。

有了傲慢心,就会对自己的不足熟视无睹

凡此在日常生活中,能不自夸,也不自满,谦和宽容,恭敬顺承,实实在在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反过来这才是真正的不平凡,也才能成就宁静崇高的人格,完成自度度他的事业!

别计较功德

回向,能否成功,就看回向者是否诚心诚意,如果仍执着于功德,又何必要回向 ? 回向,除了是对别人的祝福,也是对自己的修行:学习舍下,唯有舍下,才有所得。

舍不得回向的农夫

农夫为了不让别人沾有妻子的功德,因此要求无相禅师不要回向,后来经过无相禅师讲解后,虽然愿意回向功德给他人,却执着、舍不得把功德回向给自己的仇人,一灯照暗室,举室通明,何能只照一物,他物不沾光 ? 回向,教导我们的,便是“舍得”,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执着”舍掉,才是真正的修行。

实力子比丘为何会受到恶言毁谤

两舌的罪恶是很大的,当业果成熟时,将堕入地狱道,受尽诸苦,若业果未熟而转生为人,则四面楚歌,孤独无朋,并且存有两舌的恶习。所以,我们要远离两舌,经常保持一个舌头来说话,多说调解语,和合大众。

屠夫种蒺藜

须知众生无始以来长处轮回,为因果所缚,心随业转,随业报果,此唯有学佛修行从因入果,积善离恶,将凡夫行为修正而符合佛陀所立之行条,方能转换因果,善因先熟,福报增长,而令恶业无位显报,推之于后。

难以度化的善星比丘

在世尊门下,有一位名叫善星的比丘,是位很难度化的人。 当佛陀在王舍城时,善星一直侍候在佛的身边。有一次,世尊正为帝释天说法,弟子们都是待世尊就寝后,才…

听闻佛法胜过世间的利益

能沉静地听闻佛法,启发人的智慧,在修行因缘成熟之时,福慧双增,甚而转换因果,所得的福报又岂是金钱可以比量的!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南无观世音菩萨!

唾不至天,还从己堕

在受到别人的讥笑、恶骂或诽谤的时候,我们内心一般都会感到委屈难过或者生气。对于这类事情,《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说:“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