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道理你并没有懂

这个道理我们并没有真懂,更没有真信,自然也就不会真照着做。每一件事,都很小,去做,就是在生活中修行。能不能过好这一生,不在于你懂了多少道理,而在于你照着正确的道理真正去做了多少。

“豆腐心”不要用“刀子嘴”来体现

我们柔软的“豆腐心”,为什么非要通过一张“刀子嘴”来体现呢?佛陀教诫我们要行十善,其中就有“不恶口而说柔和语”。起心动念,言语行为,多一份严谨,多一份智慧,多一份象南无观世音菩萨那样的慈悲,那存在于我们这直心中的柔软善念,不也可以用口吐莲花的方式传达予他人吗!

佛弟子怎么作清明祭祀

作为佛弟子,不一定要到清明节才想到祖先,日常也可以行佛事,做功德回向往生的亲人。就好像亲人去远行了,你可以直接把“钱”打到他的卡上,这里的“钱”就是功德福报。我们向先祖的福报银行里存福报,他们什么时候有需要,都可以获得利益。

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

遇到与自己性格、想法和愿力不一样的,不强求苟同,只是相互的尊重与关怀。这样,您会越来越感受到释嗔解恨,广聚善缘所带来的强大力量!

爱在当下,尽孝在当下,学佛也在当下

父母为我们辛苦劳累一生,无明造下了诸多恶业定要偿还,我们难道眼睁睁看着他们去地狱受各种苦报吗?不!我们要竭尽全力引导父母入佛门,明信因果,学佛修行!今日不知明日事,爱在当下,尽孝在当下,学佛也在当下。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优秀的人,懂得因缘和合,更明信因果,他会经得起百般磨砺,越困难越是努力,因为他知道因果要靠自己的心行去转换!“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此中格局,值得一品。

人性不是简单地只用好与坏来区分

丹麦著名医学家芬森,晚年想培养一个接班人,看中了哈里。但研究很枯燥,他担心哈里能不能坚持下去,于是他的助理提议:找个人提出高薪聘请哈里,看他会不会动心…

听闻佛法胜过世间的利益

能沉静地听闻佛法,启发人的智慧,在修行因缘成熟之时,福慧双增,甚而转换因果,所得的福报又岂是金钱可以比量的!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南无观世音菩萨!

为什么说佛渡有缘人呢

因缘可以缔创生发,可以改变转换。故佛弟子要广为结缘,善行转换。施下的菩提种子,或此生,或他生,或多生,终会籽发。

悲智的内心才会强大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通常都有一颗平静慈悲的心,有一个智慧通达的头脑,具有“悲智”的品质特征

学佛与不学佛有什么差别呢

真正虔诚学佛修行的人,心境平安喜乐,远离烦恼纷争,并能通过学习佛菩萨的慈悲和智慧,去争取获得圆满解脱的圣洁之果。

“见恶赠美,见苦赠悲”

佛陀说法,处处讲要利益他人,哪怕艰难、痛苦、吃亏也要为他人担当,这才叫断我执,才叫修行。而恒时善良,以方便法门相应因缘去帮助他人,利益他人,并且都不要让对方知道,一切都出自内心本然去做,才会不断增上德行,才会成为一个品高良善有德境的人。所谓见恶赠美,见苦赠悲,每个善念善行,自结善业之果,乃至悲智圆融,法缘成熟进而修证成为一个伟大的圣者,那时也必能施以众生更大的利益!

什么是真正的供养

佛菩萨最喜见的是众生依教奉行地去尊重佛、法、贤圣僧三宝,去弘扬如来正法,利益众生,修正自己,自觉觉他。而这些依教奉行,由纯净与虔诚所生发出来的愿与行,就是供养,就是将供养心化为了实际行动。那么,为什么要用这些正法心行来供养诸佛菩萨,这些供养行为究竟意义何在呢?

面对厄难我们能为亲人做些什么

好好地恭闻如来正法的法音开示和恭学佛教经典教义等,如理如法地正确地学佛修行,以期从更深广的角度去明了佛教真义与学佛目的,不仅在自己宝贵而有限的人生当中,抓住成就之机,最为珍贵的是,在与自己有缘的亲朋众生面临病苦厄难之际,才能给予比常规世法更多、更真切有用的帮助,这才是对他们最深切最有意义的爱。

为什么福报越“修”越少

若能一面以清净之心去造福,一面以感恩之心去惜福,再注意避离恶因业,不要积恶,相信福份的积累,一定是大幅度地上升。而且,这个福报来的时候,你会享受得很快乐,因为你的心行是净善的。

能赢,而不一定要赢

聪明不一定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聪明;聪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则勇于舍得。真正的耳聪是能听到心声,真正的目明是能透视心灵。任何事情,都只有将心比心,才能处得长久。所谓的高情商,就是懂得换位思考。换位思考,知道却难做到

为他人搬走的绊脚石,可以用来为自己铺路

修学佛法的目的,就是通过修行积累善业功德,让它先行占据报位,让善功德将行者护持起来直至成就脱离轮回,让恶果一直没有机会没有位置显现。修行人的幸福来源于勤勇于善的充实,莫向外求的自在,悲悯众生的柔软,正视无常的释然,修持佛法的希望。

成功不仅是你拥有多少

这世上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互相扶持。格局越大的人,往往越懂得助力别人,也越能够欣赏别人的成功。成功不仅是你拥有多少,更重要的是你帮助他人多少,有多少人因你而感动、因你而成长。

只有放下我执邪见才能步入解脱道--回薛浩然先生的《请益书》

要闻一法一偈,都要看有没有缘法,都要看是否具备这个善根福德,能不能有资格享受,更何况南无羌佛、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的神通威力。

唾不至天,还从己堕

在受到别人的讥笑、恶骂或诽谤的时候,我们内心一般都会感到委屈难过或者生气。对于这类事情,《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说:“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

解怨释结,更莫相憎

喜欢一个人,得到与得不到,都是种种错综复杂的因缘因果,造成种种恩怨情愁的执着与困扰,假若未能化解,会继而再造成种种新的善恶业报,形成生生世世的互相纠缠。正如古德所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生死与功德只在一念之间

时光荏苒,等徒儿年至耄耋,寺庙已是金碧辉煌良田百顷。可是,几十年来他却只忙于建庙扩庙,沉缅自喜于寺庙的恢宏外相,而疏于弘法利众,广济周方。要知道相应因缘,时时处处都行力所能及的援手,才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愿有人陪你勘破这生死棋局

一切不过是相互之间的因缘因果关系。在倏然辗转的岁月里,愿有人陪你阅尽这万丈红尘,勘破这生死棋局,超离这轮回幻相,共享那永恒不失的常乐!

很多人在离成功一步之遥时却放弃了

“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越学越远了,这就是没有真正做到持之以恒的虔诚与精进之心行,失去了当初学佛的正念初心。因此才说:学佛如初,成就有余。

不在意小过失 ,终会伤及修行

为人处世,我们的言谈举止,如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表情、一句话语,这些都像毛毛细雨,看上去很小,但如果不引起注意,不引起警觉,就会在有意无意间打湿别人的‘衣服’,伤害到别人,同时也会因此打湿自己的人生,使自己的人生蒙受灾难和损失。修行也是如此,如果不注意小的过失和不良言行,终会累及大德。

一道伤痕救了这棵树

在人生的修行中,经常都是病苦厄难、伤害背叛等等违缘逆境出现时,我们才知道原来自己的修行还那么差,原来自己也并没有真正地明信因缘因果!挂于我们口齿间的修行,其实并未真正扎植于实践去生起道用!一切因缘,都是我们历境炼心,必修的功课啊。

你认识自己吗

若是狂妄自大,自以为是,不能正确衡量自己,就难以用清醒客观的头脑审视自己,就会认为自己不得了,最后不但不能成就,反而走向堕落,随形追身的只有无尽的痛苦!在进取成就的道路上,时时能够看清自己真的很重要!

因果因缘使然,相遇有时就是重逢

只要众生还在凡夫的轮回世界里就没有永恒幸福.病苦别亡随时随地都在上演,更何况自己种并非都是好因.如此深思观照,就会懂得要相续和增上善缘,好好去学佛修行,以期成为命运的主动掌握者,成为能转换生死大门和因果的成就者!南无观世音菩萨!

还以为是爱情,原来是心律不齐

如果在夕阳的余晖中,我们仍能调侃生活,同时又能播撒和传递菩提的种子,期待在今世、来世、未知的数世,开花结果,不啻有更宽广深远的意义!顶礼十方诸佛,南无观世音菩萨!

你我都有绽放的时机

一位挑水夫有两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个桶有裂缝,另一个则完好无缺。在每趟长途的挑运之后,完好无缺的桶子,总是能将满满一桶水从溪边送到主人家…

返回顶部